又是年底,很多人又开始例行公事地关心起民工来,包括那些平常死命地和臭臭的家伙以及他们脏兮兮的衣服保持距离的先生女士们。
我倒是时常都记着他们,只不过因为有句话叫“无论你觉得自己有多悲惨,总有人比你更可怜”。不过也仅仅是记得而已,我不会给他们发工钱,因为我还修不起楼。
这里有(又)一篇文章会告诉你一些民工的事情——你可能早已耳熟能详。写到民工的文章里这不是第一篇当然也不是最好的一篇,但还是建议你看一看,就算是顺应流行吧。
整个2006年都不可能有比这更充实的周末了。
巧合的是周五刚好是冬至,papa发短信告诉我凯里吃狗肉吃得热火朝天,馋得我口水直下三千尺。周五下午突然收到通知说晚上聚会——一个原定在周六又推迟到下周六的聚会。short notice!毕竟把大家都凑齐实在不容易,经过百般谐调直到最后一小时终于确定了时间和方案——簋街的烧鸡公(我还以为可以去吃狗肉)和Hi-5 K歌。当我把这件事写进日程表时只预留了三个半小时,可是当我最终回到家时已经是周六早上一点多了。这是一次非常尽兴的聚会。
周六随M和他们team到Polly去表演,可能因为排练不够表演效果一般,不过大家倒是没扫兴,兴高采烈地在表演结束后疯狂拍照,然后然后然后,为了尽兴,或者还想“发泄”一下,众美女驱车杀到了三里屯。我们去的地方名字叫Kai Club,地方很小但音响不错——如果可以只用低音效果来衡量的话这里的音响好到爆。一进门就面对一个bar台,左侧则是个小小的舞场,中间还竖着跟钢管……。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到三里屯的pub(如果这里也算的话,不过我觉得这里更像是pub和disco的杂交品种),而且还是和众多兴致高昂的美女一起,所以尽管平时滴酒不沾,这次主动尝试了Gin和Tequila(都是这里的standard drink)。传说中的杜松子名不虚传,口味非常棒,而自从听到a-mei唱《孤单Tequila》之后就一直很想试试龙舌兰的愿望也终于实现。相比起来我更喜欢前者,而后者喝起来更“像”酒。两个度数应该都不高,但也足以让我眩晕一阵子。
很棒的夜晚,大开眼界,不可言传。当然,也有可以言传的:首先就是high——这个词听起来半洋半土的一直很别扭,不过此情此景才发现还真没有比它更贴切的词可以描述如此场景和感觉,真是很high!另外,咳咳,我终于明白了想玩one night stand的同志为什么都到这里来。这里就是人性的天堂。祝信基督的人们圣诞快乐!
结尾在这里。某些美女too high to leave,我们只能先撤了,回到家已经两点钟。然后我们吃火锅涮羊肉吃到三点。感谢上帝,多么完美的一天!
人家说京广中心是一个很大的门派,里面高手云集,而且还有很多东洋来的浪人和武士。
京广中心有六部电梯供门人使用,电梯看起来有二十岁的样子。对于电梯来说,他们算是步入不惑之年了,但是身板依然硬朗得很,比如关门的速度依旧保持着刘翔年轻时创造的世界记录。时日一长,每天都需要乘坐电梯的黑带、蓝带、白带、金带、彩虹带门人都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进电梯之前先会气沉丹田,双臂微扬守住两肋,然后施展凌波微步用最快的速度闪身飞进电梯。乘梯的壮士通常都会径直插向电梯的最深处,恨不得和墙壁合为一体(或者穿过去?),直到里面的空间都被占据才不得已在堆在门口。绿林当然也不全是好汉,往往新来的或者功夫尚未炉火纯青动作稍慢的都会被电梯咬一口,这时先躲进去的男人女人们都会很礼貌地装做没看到。电梯咬人时有发生,好在没有死伤,各种带子们和电梯倒也相安无事。
后来偶尔有一天,有一位新来的年轻侠客来作客,这侠客轻身功夫了得,一个箭步就上了电梯,并直接站在门边,四下一张望,不小心发现了电梯里原来还有一个机关,机关上画着这般图案“<|>”,于是好奇地按着。奇怪的事发生了,接下来进电梯的英雄们倒再没有人被电梯咬到的。年轻侠客挺高兴,以为又积德一分,马上到年底终于可以攒足积分换购个电饭锅了。可是其他英雄们好像并不太高兴,也没什么感激。年轻侠客很不解,于是回去之后便请教了周杰伦叔叔,二皇子听后大笑,说你这样不就害得人家失去了练绝世轻功的机会了么,练不成这身好轻功就抢不到黄金甲咯,人家怎能不怪你!年轻侠客啧啧称奇。后来,年轻侠客就再也不去京广中心坐电梯玩了,京广中心的门人们又得以日复一日地继续他们幸福的练功生活。只是,不知道后来他们抢到了黄金甲没有勒?如果你知道答案,请马上发短信BZD到250来参加有奖竟猜哦!
哦,对了,顺便告诉你,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社会责任排名结果简表。左侧栏目内为企业名称、Fortune Global 500的排名和所在国,右侧为本次评估的排名和所处的位置。(点击图像可放大)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这三家公司对此结果的任何官方声明。优秀的中国企业再一次表现出了宽容大度与无所畏惧的精神,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是啊,老美爱说什么就让他们说去吧。不过倒是有些不相干的人站了出来为他们鸣不平,在网上搜一下可以找到那么一两篇文章在质疑这个结果(比如这篇),态度很诚恳但似乎枪法不怎么好。这篇驳文有两个主要观点:第一,国家电网(及另两家企业)之所以如此糟糕是因为Fortune的此次评估采用的是英文材料,而这些国内企业似乎没什么可以用英文跟老外说的,所以结果自然不好;第二,作者引用了“国家电网公司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相关人员”的质疑说国家电网是在好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评估的,而且“评估的标准可能更适合西方国家的公司,而不是我们这样的中央大型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当然,除此之外,作者还反复强调了国家电网公司是非常重视社会责任的,除了“在10月30日刚刚向青年基金会捐赠1.2亿人民币”,还是“是第一家公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央企,还把这一项纳入企业战略性规划”,总而言之,这样的评估结果不公平也不能代表事实。
暂且不论AccountAbility和csrnetwork掌握的材料是否能够代表这几家企业的真实状况,就其反驳的两点而言,我只能认为这位拥护者并不真正地了解社会责任,以至于根本不能自圆其说。就其第一点,社会责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透明”(Transparency)。在社会责任领域没有秘密可言,一个企业不但需要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的表现,还需要把他们公之于众,以便利益相关者能够参与进来(Stakeholder engagement)。实现透明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制作和发布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当然还有新闻和其他手段作为补充。至于语言,毫无疑问一定要用你的读者能够看懂的语言,否则便成了鸡同鸭讲,最后小鸡还怪小鸭子不学外语。就社会责任而言,必须承认,来自西方社会的观察者和批评家的数量远远大于国内同行(无论出于什么动机),即使在国内,目前国际组织和NGO也仍然是社会责任的主要推动者。所以,千万别拿民族主义来说事,以国家电网的那点好事没有英文版为由说评比不公平还不如说老美不学中文罪该万死。至于评估时不知情嘛,恐怕老外还没学会先发书面通知再来突击检查的评估方式,所以让国家电网的同志们受委屈了。关于标准的不公平,且不讨论社会责任这个概念是最初是从哪块石头里迸出来的,倒是要建议同志们认真考虑一下到底什么是社会责任以及为什么要承担它。比如两个厨师比赛,一个是川菜大厨一个是鲁菜好手,比赛完了输掉的鲁菜师傅不服,说我做的是鲁菜,他是川菜,你们这样比赛不公平!川菜师傅就说了,我们比的是味道,只有好吃这一个标准,管你什么川菜鲁菜大白菜,大家都喜欢吃我的菜所以我赢了,很公平。好了,现在你会发短信投票支持谁?况且,同样的标准下,为什么中国石化就起码比国家电网高了七名,中国石油也好歹倒数第二,看来即使用洋人的标准,中国企业之间也可分出优劣,并没有表现出完全地不适应。故此,标准不公之说难以立足。
评估这种玩意,本来只是形式,可以用来参考,更重要的是当事人能够因此受到鼓励或刺激、或从中受到启发,以后可以朝更好的方向努力。这样的评估结果对当事人才有意义。而对于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我辈而言,只不过想讨论一下评估反映出的普遍问题和趋势,问题就是如上所述的某些人或机构对评估结果怀疑或者说辩驳的观点。其实在此之外还有一些观点也是普遍存在的,比如有人说中国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比不上人家欧洲米国已经受了百把年的社会责任的熏陶和磨练,所以对咱们不能向对他们那么高要求。错!且不说两千多年前的那些“子”们都是怎么教导我们的,就说如果你家有个小孩,你会不会觉得小明还小,现在还不用教导他孝敬父母、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什么什么!你会?!那么强烈建议你别生小孩,使生灵免遭涂炭!阿弥陀佛)你是觉得他长大以后自动就会具备这些品德呢,还是觉得非要让这个畜生作大孽吃大亏之后再来补课?人这种动物有个烂毛病,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如歌老先生所言“历史给人唯一的教训就是人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既然知道人家花了数百年得到了这些宝贵的经验,而且也承认这是正确的事,为什么仍然要抱残守缺,只为了眼前利益却不肯向社会承担责任!我们确实还在发展中,必然存在更多的问题,但所谓惜钱休教子,护短莫从师,我们应该不怕暴露自己的问题,反而应该感谢暴露我们缺点的同志,并诚心且虚心地向前辈们学习。从一开始就做一个有责任的企业,和国家。关于趋势,很简单,第一点是社会责任的影响力(或者是压力,对某些人而言)变得越来越大,这个不言自明;第二,我认为社会责任报告将成为商业界在社会责任这个新兴市场领域的一个闪光点,原因很简单,中国的企业被多打几次屁屁之后就会知道透明性和利益相关者参与是多么的重要,从而也得拿出点实际行动来了。
本想小发点牢骚,但又是一不小心就多收了三五斗,赶紧打住。
今早在公交上看到一则新闻,称城管(或某类似组织)昨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仪式(没错,是仪式,就跟奥运会开幕时搞的那套一样,但更强的是这个仪式还有分会场),集中销毁了1200辆罚没的“非法运营”的机动三轮车——官家叫它“摩的”。画面上就看到巨大的铲车在排列得整整齐齐的摩的上做戏。
面对如此巨大的胜利,我辈本应弹冠相庆,但突然想起前天好像还在古城某处看到过结队的摩的,顿时不敢作声。看来仪式来得似乎早了些。
这是体现政府执政能力和风格的又一个鲜活的案例,但肯定不是最糟糕的一个。盛大的销毁仪式暴露了某些政府解决问题的思路还停留在项羽的年代,至多也不过和林则徐比肩,而且缺乏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的考虑。千把辆三轮车被压成纸对谁有好处(三轮车生产商甲在那里偷笑……)?这些废物又该如何处理?
在倡导节约资源的大好形式下生产出了如此多的破坏环境的垃圾是罪过,而用这种没有人性的残暴的方式来解决三轮车的问题是更大的罪过。征收了数以万计的罚款,没收了上千辆三轮车,这并没有达到根除的预期效果,而且造就了另一批怨民,增加了他们对政府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冷静,冷静,千万不要因此产生报复社会的想法),可能还激起了另一些老百姓对这些被剥夺吃饭家什的老百姓的同情,另外,让部分远离城市交通系统的老百姓失去了方便的交通工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有,按照宜疏不宜堵的思路,可以做如下考虑,仅供参考。
毛主席说过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好的政府在做事之前一定要确定这真正是人民需要她做的,而且做事的时候一定要采取合法和合理方式。愿毛主席保佑中国。
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刚刚结束的Doha亚运会男子足球1/4比赛中以总比分9比10输给了伊朗,但是,我依然认为这是一场伟大的比赛。
没有哪只球队会被期望百战百胜,尤其是中国队。球迷(至少是我)是可以接受中国队输球的,但是,我们只接受像今天这样的输球——“他死的时候也是站着的”。这场比赛事实上是从伊朗人进球那一刻才真正开始。之前双方都表现得很谨慎,中规中矩的比赛中伊朗人并没有表现出更胜一筹的实力,甚至中国队的局面控制给了我很大的信心。直到上半场收官阶段中国队造越位出现失误,伊朗的10号博哈尼晃过了王大雷,并以极其侮辱性的方式把球弄进中国的大门。这次挑衅充分挑明了波斯人根本没把中国人放在眼里。这样的进球方式让我非常愤怒!同时也不禁担心这是又一出木马屠城的开始,连段暄也表现出了这种担心。恐怕当时在很多人看来,中国队大比分输球将在所难免。可是,杜伊和小伙子们并不这样想,他们很快就报了仇。下半场中国队举起了进攻的大旗,并迅速扳平比分。之后的比赛变成了中国队的比赛。我们一直控制着局面,把波斯人打得不知所措。我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可是,没多久朱挺因为一次普通的犯规被来自约旦的裁判直接红牌罚出场外,而比赛的高潮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在少一人的情况下,中国队依然在进攻,不但控制了场面也创造了很多致命的机会,可惜小伙子们没有把握好。10人的中国队把伊朗人压得喘不过气。在加时赛第8分钟时中国队的努力终成正果——郑智助攻周海滨打进非常漂亮的一个进球反超了比分。之后中国队依然对伊朗人的球门不断施加压力,周海滨甚至推空门把球推到了门柱上,错失锁定胜局的绝佳机会。没能把握住机会的中国队让对手在最后阶段扳平了比分并将比赛拖入点球。最后的点球大战一波三折,很遗憾,我们输掉了比赛。
比赛的结果让人非常遗憾和失望,但是这并不能抹杀中国队耀眼的表现。我们不用假设说如果朱挺没有被罚下会怎么样,如果周海滨把那个球推进球门会怎么样,如果郜林那次停好了球造成单刀会怎么样,如果郑智第一次罚球就进了会怎么样,如果伊朗的那粒点球没有反弹到王大雷的小腿上会怎么样……中国小伙子们的表现已经可以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尤其从下半场开始,中国队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自信,以非常积极的态度去回击伊朗人的侮辱与挑衅,不但很快扳平比分还让多一个人的伊朗队一直狼狈不堪。这是一场非常精彩的比赛,这是一场非常解气的比赛,也是非常悲壮的比赛。除了克劳琛带领参加荷兰世青赛的那只中国队,举目四望,在我记忆所及的范围内没有任何一只国字号的中国队能够在比赛中——尤其是在面对强大的对手和非常不利的局面时——表现出如此的激情,如此的自信和积极。这是一只有血性的中国队,他们像男人一样去战斗。这是一场伟大的比赛,他们虽然输了,但是赢得了球迷的尊重。我们能够从这样的球队身上看到希望,他们是可以如凤凰般重生的。
update: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伊朗队的主教练对其10号队员博哈尼那个侮辱性地进球公开提出了斥责 ,而博哈尼本人赛后在接受公开采访时也反复为自己“愚蠢的举动”向中国队的教练和球员道歉。(see details here.)
我清楚地知道自己说话、演讲和辩论的技能有多糟糕,还知道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懒家伙。但是我猜,在失败的成千上万种形态中,因为懒惰而失去机会甚至丢掉整场比赛绝对是最让人痛不欲生的一种。我可不想有一天我不得不如此丢脸地切腹,所以,现在是时候来改变一下了。
Lucy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至少建议过我三次,让我每天花半小时读书——大声读出来,我认为她是对的,但是这个好主意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的大脑。现在,Let's go to the mattresses!昨天晚上我把“大声读出来”写进了我的日程表,并且选定了书目。Lucy建议我每天中文半小时英文半小时,好主意!不过中文一天英文一天每天半小时恐怕在现阶段更有操作性一些。为了既保证练功的效果,又能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我找了一本《古典诗词名篇鉴赏集》来读,它后面已经有《约翰-克利斯朵夫》在排队等;英文的话,我打算从Holy Bible开始,不过,老天爷,这恐怕不是什么好主意。
昨天睡前读了《董娇娆》和阮籍《咏怀》之二十,用了快一小时,结果是嗓子冒烟话都讲不出来了。天哪,可怜的小家伙。不过别泄气,我有耐心,半年为期,让我们看看会有什么改变吧。
我在三联书店买了这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很薄的一本,我却着实花了好几个星期才在公共汽车上看完了。
作者是个美国人,试图用科学的比较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日本的文化,而且作者似乎比其他的西方社会学者更懂得“知微见著”的含义,她的研究更广阔,从学龄前教育到天皇无所不包。书中庞杂的信息既包括了我早先形成的对日本的一些认识,更有很多让我对这个近邻刮目相看的发现。
从小就受到教导要讲礼貌,要尊老爱幼,比如坐公车的时候一旦发现老弱病残孕的人类,要立刻起身相让,而且还要说“请座”。父母的教育我一直铭记在心,二十多年来我也近乎完美地将这绝对值得提倡的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付诸实施,感谢上帝。
二十余载的让座生涯是快乐的、满足的,但同时也是郁闷的和气愤的。现总结如下心得和感想:
人是因为他的德行而受到尊敬,而不是因为老。而且“老”本身就很难定义,所以我让座时考量的参数不只是这个人头发的颜色,更多的是他当时的身体状态以及他的行为举止。比如,看到可能年纪并不是很大(甚至是中年人)但是步履蹒跚行动不便的人,我会毫不犹豫地让座;看到年纪一大把但是上车时在百万抢座大军中势不可挡如入无人之境的老太婆,我就不认为她一定有这个需要;另外有些人,尤其是年纪比较大的那种,虽然精神矍、硕气势十足,但上车之后就觊觎着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然后专门走到目标面前依老卖老给足了各种暗示以至于某个可怜的小孩不得不让座——对这种人,不让座。依此类推。
以上的前提都是我自己的身体状态正常,但总有一些尴尬的时候。比如我以前经常坐345支由城返乡,车程有一个小时,因为很远所以常常天不亮就进城晚上摸黑才回去,在城里跑了一整天,已经累得不行。以前这车很挤,我没有抢座的爱好,而且赶这趟车的人又勇猛无比,所以我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站回去,但极少的几次撞大运得到了座位时我就在想,如果这时候发现老弱病残孕我到底让步让?好在这车太疯狂,也很少有这类人敢坐这车。很偶尔,当以上两个条件都满足时,我不让座的次数好像多过了让座的次数,因为我很少发现有人在那个时候比我更需要这个座位的。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让座给某些人时,看得出来他们明明很想坐,但是又扭扭捏捏,先要再三推迟,让后实在是盛情难却所以才坐下。这样的戏反复上演,似乎成了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支离破碎的符号。
除了尊老爱幼之外,礼尚往来也是讲礼貌的另一面。但很遗憾,和其他很多场合一样,这个道理在公交车上不流行。很多时候给人让座,被让的人心安理得地坐下之后故事就结束了,你听不到“谢谢”。尊敬是相互的,没有人欠你什么巴巴地非要让你坐,为什么不能简单地说一声“谢谢”让大家都开心呢?
前两天看到chiu的blog上还有件让座的趣事,因为她穿了一身“哈里.波特式的长袍”,坐公车时就有位中年妇女给她让了坐,因为她被误认为成了孕妇。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尊敬和感谢所有让座的人,同时我也希望座位能让给当时真正需要座位的人,无论他是什么年纪;更希望受让者能够真心说一声“谢谢”。
google的blog又发疯了,不过这回好像和别人无关,是google自己的服务器出了问题,害得我本已开始抬头的blogging习惯又被打压。
小别胜新婚,今天发现这里再次开放所以赶紧来留个纪念,顺便测试一下。
为了转让自用一年的富士平民长焦王相机S5600,也为了体验一下水果的iWeb和.Mac,我做了一个转让二手自家的相机的网站:web.mac.com/ahhhhmen(网站有效期至2006年11月15日止)。
转让的FinePix S5600套装包括:
价格是RMB 1,800。支持支付宝支付和银行汇款,当然,北京市三环以内还提供货到付款,送货上门服务。
10月9日上午乘公车上班途中,在经过二环路东直门机场高速出口附近的一栋楼顶上看到了一个至少50米见宽的广告牌。这个庞然大物和我之前亲眼看到过的它的同类都不一样——哪怕是更大个的,以至于半梦半醒的我看到它之后立即就清醒了。
这个广告牌内容其实很简单,上书十一个大字加一个感叹号——“全球凉粉祝靓颍生日快乐!”但是,它真的太震撼了。短短几年,蕴藏无限潜力的中国大陆的同胞们终于从造星速成班出师了,而且一来就出手不凡,手法可能令他们的一些授业恩师都会瞠目结舌。可喜可贺。
看来不止我一个人感到什么什么,刚才碰巧在ChinaRen上看到有人放了几张图。正好我后悔当时没来得及拍下来,于是就借用一下这位大侠的照片吧。谢谢了。
就此别过。今天是我在RSCA工作的最后一天。
气不过。最后的工作交接进行得非常不顺利,以至于交接未毕时我就在盛怒之下愤然离开。
如此收场。在这里工作了两年,以这样的故事作为结局,让我略感遗憾。
礼数。不能意气用事,我还是给诸领导与同志写了一封thank-you & good-bye letter。如下(姓名已略去):
×主任及诸位台鉴:今日乃我在此就职之最后一日,故作此书,一者道谢,二者道别。
放本一介书生,承蒙诸位领导不弃,得以加入此当今中华绝无仅有之事业,幸甚至哉!自零四年十一月受任之始,自知力薄,诚惶诚恐,恐付托不效,但幸我与诸君共怀以社会责任新观念树中国企业新风尚之坚定信念,故虽愚虽钝而不敢辞,虽艰虽烦而不敢怠。经诸君二载之苦功,今日之事业已有小成。得以尽绵力于其间,放由是不胜欣慰与感激。
尔来二载之间,承蒙×主任和×主任相携以及诸同仁相待,诸事顺遂;在工作上常受Lucy以及×主任和×主任之指点,面提耳输,受益实多;另如×主任、×主任、×主任等,虽平时相言不多、交面不繁,但作为长辈与前辈其对我亦颇多体恤;再如办公室×、×两位,相交甚欢,对我也常有扶持。在此无以复言,唯再次感谢而已。
今当远离,望诸君多多保重。虽在远方,放亦盼能常闻各位之捷报也。即颂。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
台安。×顿首。
十月十日
该面对的总要面对,因为生活总是要继续的。
发现近几年读的书太少,黔驴渐渐技穷,于是今天特意从老刘那里借回来几大本战略和管理类的经典著作,打算花3-6个月的时间仔细研读。
不求得道成仙,但求学以致用。
初中时候看过一种很有趣的读物。从内容上说它是科幻小说,特别之处在于你可以选择故事的发展方向,在每一页的末尾都会有若干个选择,比如面对一个山洞时你如果选择进去就请翻到49页。每个选择都指向不同的结局。换句话说,有点像RPG游戏。
人生也是一样。人生路上生布满了岔道口,每条道都指向难以预测又各不相同的未来。你很难像做自由落体实验那样证明哪种人生更好,只不过他们有不一样的情节和结局;你也不能证明另外的选择一定会更糟糕一些,因为你不能判断也无法体会你根本没有经历过的生活。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你只能做一种选择而且这种选择是不可逆转的。
多希望人生可以如同那有趣的读物,我不喜欢这个结局就翻回去换一条路走,但遗憾的是,你在人生路上只能是一只过了河的卒子。不过,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与确定性才让人生更加的有滋味更加让人珍惜,不是吗?如果你说不是,那么你现在肯定正在一个岔路口前苦闷彷徨,就像我一样。
我很为难。左边是我受人之托终人之事的责任感以及想证明自己的欲望,右边是我向往的地方和不错的机会。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天哪,我多傻,没有谁能够替我回答。无论我平时怎么说,此刻我是一个令人失望的男人,缺乏足够的勇气和决断力。我该怎么办?
神呀,请赐给我明辨是非的智慧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吧。Amen。
刚才和家里通电话,正式把我辞职的消息告诉了他们。反应并没有超出我的预期,我可以分明感觉到爸爸妈妈的不解与不安,甚至是惶恐。我辞职的决定在他们看来仿佛是跳火坑,而他们也因此处于一种眼看着我往火坑里跳而无能为力并且自责的心情中。我想我理解他们的心情,但在电话里我显得有些不耐烦,我并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向他们解释我的想法。
最后,他们还是把信任和祝福给了他们的儿子。虽然我知道他们始终并不太能接受我抛弃掉了一个从事了两年的工作走向无知的未来。稳定似乎是他们那一代人共同的追求,尤其是他们从1990年开始经历了那么多那么多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困苦之后,他们更不希望他们的儿子因为不谨慎的决定重蹈他们的覆辙。
放下电话之后我想了许多,我知道我做得不对。我总是不耐烦他们到唠叨,我总是轻视妈妈永远重复的建议和忠告,我总是在做决定时把他们排除在外,我总是不向他们征求意见,我总是让他们最后一个知道消息,我总是不主动给他们打电话发短信直到他们找到我……这两个人把一切和两颗心给了我,我并没有回报过什么,甚至连反应都很小。我总在不耐烦,认为我和妈妈之间没有办法交流,可是,我从来从来都没有没有尝试过在两代人的心之间建一座桥,甚至连这样的想法都没有过。一个任何沟通的努力都没有做出过的人却一直在抱怨别人对自己缺乏了解,认为别人不够资格和自己讨论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人真的很自以为是和自私。我就是这样的人。
为什么?我的品德与我的人生观都不能施之于自己的父母?我欠了他们很多的债,从来没有想过去还。成天在小脑袋里考虑的只是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如何实现简单快乐的生活,假装自己是一头痛苦的猪——而这头猪似乎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明天开始,我要试着修一座桥。
日立刚刚宣布,将在日本市场召回16000块索尼制造的笔记本锂电池,目前已经有八家笔记本制造商宣布召回索尼锂电池,换句话说,如果你购买了戴尔、苹果、富士通、联想、IBM、东芝、松下、日立中任何一个厂商的笔记本计算机,请向当地经销商核实你的笔记本电池是否也已经中奖,需要让索尼换一块新的。
为了保证你周围人的安全,也不要忘了将这一电池召回活动告知认识的每一个笔记本用户。
号外是,谁将成为下一个宣布召回索尼电池的笔记本厂商?惠普?宏碁?根据Engadget的消息,地球上的第四大PC制造商宏基也终于耐不住寂寞跑去和Sony聊了。虽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Acer厂牌的笔记本电脑发生意外,而他们“之前”也觉得电池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既然Sony都打算认罪了,趁机谈个备案订一张嘉年华的门票也是个不错的主意吧。
另一个号外关于电池爆炸的解决方案。回收只是消极做法,真正的解决之道,应该是买个Hello Kitty灭火器在家中坐镇。再爆呀!瞬间扑灭你!喵~
总算告一段落了。
在RSCA最后的日子,完全没有希望的平静与清闲,结果却是更加忙碌,连最后一滴油都被榨出来了——用四天时间编了一份二十多页的报告,然后再用差不多的时间翻成英文(质量可想而知)。憋一口气总算在9月30日晚上搞掂了。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我早一点进行这项工作的话(在百忙之中啊!)也不至于这么狼狈,所以也算自作孽不可活。
现在国庆的第一天马上就结束了,按照设想我本应当好好睡上一觉大休一天,但开局不利。非常非常恼人的是早上八点开始隔壁人家就开始在我床边玩电钻和榔头,虽然很困很困但我也实在不能在离我不到三十公分的巨大的钻击和敲击声中安息!事实上,除了隔壁,最近这一个月以来我头顶上那户人家也在装修(还拆过我的卫生间的屋顶),大珠小珠落玉盘,他们配合得非常默契,没死算我命大。
对我来说国庆七天假是一个难得到喘息机会,在可以预料到未来几个月中我恐怕将很难安宁。另外,考虑到中国巨大到人口数量和不振得交通(当然,还有我的瘦弱钱袋),我没有安排在这个短暂假期中旅行(不过倒是有可能和Raymond一起去hiking甚至camping),对我来说更为实际和惬意的是和同在一个城市但却很少见面的朋友们一起聊天吃饭。按照计划2J、2W和XXP会聚集到我这里,各自展献高超厨艺。呵呵,在不提倡DIY的年代,吃自己做的饭和评价别人的手艺应当会很有乐趣。
总而言之,短暂的平静是用来愉悦和放松身心的,我会好好享用。Amen。
9月13日到15日我在上海。官方行为是参加ACFTU的一个年会,或者准确地说是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会的头头同志们培训CSR。官方活动没什么意思,在此不表。
事实证明,ACFTU或许在组织这种活动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更强的能量(just kidding)。需要我们参加的只有半天的会议,接下来的半天,热情好客的东道主专门安排了一个司机和一个“导游”带着我们去四处转转。
在此之前,我们刚到酒店就有全总的同志来跟我们确认第二天的观光安排。我几乎是下意识地脱口而出说我想去看弄堂和石库门。事实上,在中国大陆上上海是我最向往的一个城市,二十年前我来过(已经毫无印象),出差的时候也无数次转战于两个机场,但这才是我第一次真正进她。这个城市很大,对我来说也很新鲜,按照全总的建议我们应该像大多数游客一样去逛逛外滩、东方明珠塔、豫园或者金茂中心什么的,但在我心目中弄堂和石库门才是挥之不去的上海的样子,才是上海的鲜活,也是上海的陈香。不过,很明显,我的建议完全不受欢迎,我的同伴赶紧把我打住——这样的机会怎么能去看这些不要钱的玩意!算了,最后我们顺从了同志们的热情也不好意思给他们增加麻烦,在浪费了一顿大餐之后(同志们邀请我们品尝了号称上海第三的佳肴,可惜所谓的美味佳肴总是从水里爬出来然后与我擦肩而过),我们在陆家嘴的江边和东方明珠塔上度过了愉快的半天。这是上海的另一面——总是涂脂抹粉而且很外秀的一面。
十里洋场名不虚传,长长的淮海路两旁堆的尽是繁华,甚至街边小贩都能让人看到市民社会的欣欣向荣。尽管短短的两天根本不足以使我了解上海,我还是偏见地认为这里是我去过的最impressive的中国城市。但是但是但是,很遗憾,我所看到的一切都未能印证我心中的上海,老照片般的上海。我知道在这件事上自己有多么的理想主义,生活在上海的人民肯定会对我的向往嗤之以鼻,因为人类肯定更青睐新上海繁花似锦——这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驱动力。
在东方明珠塔下,镇压着一个上海历史博物馆,里面从远古到现代记下了上海一路走来的脚印,深深浅浅地,但很有几脚在我心里踩得地动山摇——左脚是清末的上海,右脚是民国的上海。总算在博物馆里遭遇了我的期望,是一种满足,但也有些遗憾,因为在博物馆里闪光的多半已经从人间消失掉了。默哀。
虽然没有时间去探寻上海锈迹斑斑,但在这里遇见故人更令我兴奋。我有幸和tk、hw还有hw的大美女姐姐一起吃饭聊天,非常非常愉快;在回北京之前还匆匆和qj见了一面,机会难得,恐怕下次相聚就要明年春节咯。不过非常可惜,后来听说momo当时已经回到上海,不过我并不知情,不然上海之行肯定会更加令人难忘。
这是我最后一次为RSCA出差,恐怕之后一段时间也不再有机会去上海。所以在上海的每一分钟我都尽我所能地把这个城市的点点滴底收在眼底然后打包带走。但是,我肯定会再来的,寻找我的旧梦,或者开创新的生活。
9月10日晚上用电子邮件发出了简短的辞职信。昨天沉默了一天,直到晚上六点终于收到悟空的短信说今天一上班就要和我“沟通一下”。
可以想象,沟通并不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的,但大家都很克制。内容无非是问一下离开的原因云云,之后他用一种很微妙的方式问我——或者说建议我继续工作到年底(啊哈,悟空是不能求人的。),我并没有接受他的好意。当然,他也有强势的一面,我很清楚地接收到了他指责我拆他台的信息……诚然,我比不上Lucy这样有计划性能提前半年说再见,但按照合同的规定提前30天提出辞职已经是我能做到的最好了。意思虽然很明白,但他并不这样看。我不是一个会讲话的人,而他对他所说的话的效果似乎也不太满意,于是我们在半小时内结束了沟通。
没有失落也不觉得解脱,就像赵灵儿说的“该面对的,总要面对的”,只有在与悟空谈话时有过不安——这是因为我可悲的社交恐惧症。一切即将结束,按照计划我会在10月10日离开这里,开始新的生活。
昨晚看了一场亚洲U17的1/4比赛,中国对阵朝鲜。冤家路窄,这个月初中国女子青年队才在离世界冠军最近的地方被朝鲜人揍得鼻青脸肿,昨晚中国男孩们又得到了一次和朝鲜人决斗的机会。这本是很令人期待的,因为我期待王子在这里复仇。
结果是卫冕冠军掉进了更深的地狱。比赛过程我实在不想多言,乏善可陈只能算是非常客气的评语,只有一点需要强调:中国队在第14分钟时误打误撞进过一球取得领先,而且一个朝鲜人在一分钟之后就因犯规被罚出场,换句话说,11个中国小伙子被10个朝鲜人在剩余75分钟的常规赛里逼平,并在30分钟的加时赛里被消灭。
我必须要再多说一句,在我看过的所有中国青年军——甚至成年队的比赛中,克劳深率领的中国队是最棒的。他带领的那只球队让我真正相信中国足球是有希望,那是一只真正用男人的方式去战斗和死去的球队。可是,克劳深恐怕是中国国字号球队里最短命的教练。这就是中国足球,也许这就是所有之前和之后源源不断的失败的原因。
我知道Blogger.com发布beta版只不过是一个月前的事情,前天晚上登录Dashboard时就意外地发现了那个蓝框框——我被邀请参加升级了。
Okay,升级确实很有吸引力的。label是我最想要的(但到现在还没想好怎么用),“所见即所得”的页面编排方式也很便利,而且现在已经可以直接编辑HTML了(不过现在我很难在HTML下编辑什么东西了,很奇怪的“新格式”),总的来说新面貌给我的印象还不错,只要我忽略掉在升级时它弄丢了我原来一些HTML编辑的东西以及把中文的链接名称显示成了乱码。不过,实话实说,他们肯定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为升级用户保留了原来的版本(用HTML格式保存,但你可以选择自动恢复)。
从2000年到现在,印象中我只发烧过三次,前两次的时候都在学校,这次是第三次。
事先没有一点征兆,病魔昨天突然来袭。发热、全身无力、酸软、头痛,他们一起上,轻易地把我击倒。只不过非常不巧地是我手上有一份工作死期就是今天,看来我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按期完工了。于是给悟空报告我发烧了,请假回家休息,顺便也暗示一下如果工作没按时完成,纯属意外。结果他的反应让我先意外了一下:悟空立刻打电话回来说他现在在外面,礼貌性地嘘寒问暖之后竟说要司机送我回去。我本不愿领这个情,但悟空坚持,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回到家之后马上就睡觉,中间起来吃了点东西,量了一次体温,当时是38.2度,继续倒下……再次醒来已经是晚上十点多,感觉烧好象退了一些,但人还没有缓过劲来——病倒了。
今早醒来犹豫很久:我是不是应该去办公室把工作做完,还是应该继续休息?最后求生的欲望战胜了责任感,呵呵。苏轼曾经也曰过:“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工作,随他去吧。
没有想到比赛时会是这样的天气,没有想到比赛会在这种场地里进行,没有想到比赛会踢成这样,没有想到中国队会输,更没有想到中国队会输得这样惨……但是,很不幸,我都看到了。
女足世青赛昨天凌晨在莫斯科的滂沱大雨中落下帷幕,结果是朝鲜水兵在沼泽地之战中把中国陆军杀得片甲不留。中国净吞五弹,铩羽而归。
我们确实应该恭喜朝鲜,他们为亚洲争到了荣光,很少很少有亚洲球队在世界级足球比赛中拿到第一。不过我想大多数中国球迷本来为朝鲜人准备的是安慰而不是鲜花。因为中国姑娘们确实给了我们很多的希望。在对芬兰的比赛中,在刚开场就进乌龙的情况下中国连扳两球获胜;在对尼日利亚的比赛中,在全场被动的情况下,中国三球完胜;在对加拿大的比赛中,中国一球力克;在对美国的比赛中,中国已经被打得毫无技战术可言,但仍然把美国拖到了点球决战并最终幸运地取胜。从第一场对芬兰的比赛开始,除了在对芬兰的比赛中第二分钟就进了一个乌龙之外,一直打到半决赛中国没有丢过一个球。这样的表现足以让我把中国想象成意大利,完美的防守,加上犀利的反击,而且我们有马晓旭这样的灵魂人物。我毫不怀疑中国玫瑰将在莫斯科怒放。结果风流又被雨打风吹去。
这场比赛没什么可说的,天气很糟下的雨太大,场地积水严重球经常会突然停下来,对于喜欢打脚下球的中国队绝对非常不利,中国姑娘的身体素质不好在雨中更加暴露无遗(尤其在上场和美国拼了120分钟后),主教练的排兵布阵似乎值得商榷……我们可以为失败找到很多借口,但这有意义吗?!如果真的能从失败中学到经验,我倒不在乎年轻的中国姑娘们摔几个跟头,所谓知耻而后勇。
每个特点让人心动不已,万分期待。我不知道Gdriver是不是也用邀请函方式来试用,反正到现在为止Gdriver邀请函我没有见过,更加没有。
Writely , a web-based office "software", has been acquired by Google for months. Though still in beta, Writely is open for register now. Writely provides a lot of amazing features, and most important, it's totally free. Compared to MS Office, it's so far not perfect, but this free online Word is very promising and surely worthy a try.
You Are 20% Extrovert, 80% Introvert |
You are quite reserved You aren't afraid of social situations... But you very much prefer to go it alone And why not? You're your own best friend! |
政府领导都喜欢要一个秘书,这个秘书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领导写发言稿。因为政府领导的发言很频繁,所以秘书的工作也很繁忙,但至于这项工作是否那么必要,则另当别论。
ACFTU下月14日将在上海举办一个会议,作为我们的密切合作伙伴,他们给了我们半天时间去宣传CSR以及我们的工作。悟空会发言,要我给他写发言稿。紧挨着20日在上海还有一个跨国采购论坛,悟空又会发言,又要我给他写发言稿。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谓发言稿是真真正正的成千上万字的发言稿,不是提纲,不是演示文件。
我必须在本月28日前完成至少一篇,但到目前为止我连一个字都没有写出来。我平生最痛恨地就是写官样文章,耗时费力不说,而且根本没有用!如果真需要对发言有帮助的东西,一个思路清晰观点明确的提纲或者一个演示文件足矣。这样的会议自然会有人做全程会议记录,又何必要做一个跟会议记录一样的发言稿!更糟的是,我知道悟空根本就没有照稿发言的习惯。我以为把花在发言稿上的时间用来做别的事情一定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至少更有用处一些。
曾经有一个人问成功有没有捷径,另一个家伙回答说:“不磨刀背,就是捷径。”
刚才看了中央二台的《赢在中国》节目。今天有一位做VoIP项目的选手在陈述他的商业计划和他的竞争优势的时候特别强调了他的“关系”——与网通高层的非常有影响力的关系。在评委点评的环节马云等在对这位选手充分肯定的同时对这一点提出了一些看法,按照马云的话来说,世界上最不可靠的就是关系。
然后我就想起不久前xx来访,我们一起吃饭时聊到了彼此的工作。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xx现在汽车行业从事PR工作,而且据说xx所在的公司是国内业界的头牌——至少是之一吧,他们的主要客户是大众(一汽大众?)。我现在和人聊天时——尤其是和有工作的人——比较喜欢似懂非懂地聊一些市场战略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习惯性地问了问他们的服务和核心竞争优势是什么。按照我的理解,他们的服务一半是让人知道,一半是让人不知道(换句话说,擦屁股也是PR的重要工作内容);他们的核心优势则是他们与媒体“非常好”的关系。
我知道这是在中国,好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我看来一个企业如果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在“好关系”的基础上将会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关系是最不可靠的(当然,有时候反过来说也能成立)。就此案例而言,他们与媒体的良好关系是建立在一个并不稳定的利益链之上的,我们并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如某一天他们的竞争对手通过更大地满足媒体的需要而建立了与媒体更好的关系,或者他们公司里某些掌握这些关系的人离去或变节……或许我是保守的,我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还是在于能够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既成的或潜在的;对xx的公司而言,我想他们需要更加努力地提供一些真正有创意的产品——而这似乎正是他们缺乏的,以及在此基础上开拓更多的客户,避免把企业的命运仅仅系在一棵树上。
也许xx的老板并没有兴趣把企业做成奥美或者智威汤逊,而且我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不懂装懂的白痴在这里瞎嚷嚷并没有意义。好吧,忘了我说的。
对苹果仰慕已久,但苦于囊中终年羞涩,从未有机会咬一口。但老人家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惦记良久之后我终于得以一偿夙愿。昨天晚上突然接到老大的电话,说要帮他选一台笔记本,而且一定要今天就搞掂……日子过得过于充实的他显然忘了今天是星期几,本来我实在是难以从命,但是由于他老人家考虑接受我推荐的苹果,所以我决定为他下一次伊甸园。
见到老大之后我就对他痛陈厉害,详细分析了他对于电脑的需求以及苹果与其需求的契合程度,并简述了Windows的种种不利,当然,末了还是必须告诉他“最后决定权还是在你”。事后证明我只不过对牛弹了半天琴,他依然在摇摆,一直摇到他看见了一只真真正正的苹果。店小二也在旁不住地煽风点火,他终于狠下决心,“我今天非苹果不买了”。事实上,至少在我看来,这绝对是完美的选择。苹果有打动了他的超凡的工业设计和外观、还有实在的主流性能、完美的尺寸,以及——最最重要的——无与伦比的操作系统。Mac OS X为像老大这样对电脑并不太了解而且需求也比较简单(上网、聊天、看电影以及SOHO)的人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操作体验:界面极炫、非常简单、人性化易于上手、非常安全(苹果的系统不需要安装杀毒软件)、极其稳定(如果比死机和系统崩溃Windows是当仁不让的世界冠军)。用过了苹果的系统之后你可能就会理解“我玩电脑”和“电脑玩我”的区别了,呵呵。我其实只是第二次亲密接触苹果的系统,但我已经可以轻易地进行任何我希望的操作,苹果系统的易用性可见一斑。
今天花了大半天时间和苹果在一起,试用了Macbook、Macbook Pro和iMac。我对苹果的了解从文字和图片进一步深入到了实物,原来我在mb和mbp之间的摇摆也可以止住了,mb对我来说无疑是更好的选择,性价比更高不说,尺寸更加完美,而且她才是我心目中真正苹果的样子。至于黑mb,天哪,只是把外壳变成黑色再加上20G 的容量就要多四千大洋?!再说,不是白色还叫苹果吗?……今天给我留下至深印象的还是20寸的iMac,上帝,你家里要是放一个那玩意你就知道蓬荜生辉这词是怎么来的了!
达尔文说过任何改正都是进步,这句话尤其适用于现在的苹果。在IBM的Power CPU深受功耗和发热量等问题困扰的时候,乔布斯果断地握住了Intel的手——前者曾经嘲笑过后者。这个举动曾倍受争议,看来并不是所有的苹果粉丝都赞同乔布斯把苹果从小众推向大众的尝试。但到现在为止新芯苹果的销售量可以让大多数反对者安静一会了。Intel和AMD的芯战使饱受非议的Intel芯得到不断的改进,而且无论怎么样Intel毕竟代表了芯世界的主流,苹果选择了主流,就意味着面向更大的市场;而且,非常有意思,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操作系统的苹果终于把Mac OS和Windows放到了同一坐标系下了。我们已经听到乔布斯在吹响进攻的号角了。不止于此,Boot Camp使得苹果能够运行Windows了,此举极大地刺激了苹果电脑的销量,同时也引起了很多苹果迷牢骚。无论如何,至少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这算是好消息。还记得乔布斯怎么说的吗——规则是用来打破的。
It’s so exciting to know Google’s Blogger.com recently unveiled a upgraded beta vision (check it out NOW) with a long list of new and updated features. You see, not a lot has been changed since 2003 when Blogger.com was acquired by Google. The release of new Blogger convinces all bloggers across the world the search engine Titan has prepared as powerful a weapon as AdSence, Earth, Google Talk, etc. to amaze the world again.
The beta version improves the Blogger’s usability and help it catch up to the state of the art. I think there are five obvious improvements:
Of course, there are more new features in the beta version. I think the best way to learn more is to try it out. In fact, Google is inviting a limited number of current Blogger users to switch over to the beta version. Unfortunately, I’m not invited, so I simply go create a new account for the beta and now I am having fun (ahhhhmen@beta).
By the way, Blogger promises all users will be able to switch eventually. Look, patience will give you a new Blogger, just the time.
碰巧今天Jenny给我看了他们新一期的电子杂志《极致教育周刊》,然后礼貌性地请我提一点意见,于是古道热肠而又不自量力的我就稀里哗啦地写了7大点,呵呵,我乐观地估计我诚恳建议最终会有10%得到接受。
坦白地说,他们做得相当不坏。我看过的电子杂志实在有限,能够留下印象的就更是凤毛麟角(包括她给我看过的这本杂志的第一期),但这次打开之后却让我耳目一新——flash做的漂亮有趣的电子杂志。但是必须承认我对印刷排版的看法仍然是传统的,我认为写出来的东西就是要给人看的,无论以任何的形式,最终目的一定是以最方便读者的方式清晰地传达你想要传递信息:习惯的字体、舒适的字号、适当的段距和行距、清楚的颜色、恰当的装饰……以及,最重要的,简单、清楚的意思表示。任何能够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最充分了解你的想法的形式就是最好的形式。
我想,电子杂志不应当是例外,相反,他们应该能够做得更好。祝他们好运。
第一次出国,而且一次去了三个国。顿时爽得翻在地上了,哈哈。可惜当时没有条件也没有习惯写游记,虽然已经亡了羊,但无论如何还是应该补牢一下的——今天没有时间了,所以先放一个预告片吧。
自以为我是国内最早接触blog这个概念的人之一 。大约在我读大二(或者大一?)的时候,从《电脑报》上看到了一篇介绍blog(当时翻译为“博客”)的文章,从那时起知道了方东兴的itsway.com(即现在的博客网)。但当时我对这个新生事物的兴趣仅仅出于好奇。一个原因是blog在当时并不像现在这样的普遍和方便,另一个原因则是blog当时被介绍成为一种全新的、革命性的新闻传播方式,而我恰好对传播新闻没有丝毫兴趣。
后来blog如日中天的时候,我对它的兴趣也水涨船高。不过这次是怀着技术性的目的。我在各个blog网站里都留下了脚印:中国博客网、博客网、和讯、新浪、BlogBus、MySpace、MyWallop甚至MSN,转来转去的只不过想知道哪个blog最有意思。结果毫无疑问,blogger.com成了朕钦点的状元,获奖理由是300M免费空间+100%自定义+超多功能。不过好景不长,正在我玩得高兴的时候blogger.com突然变得不能访问了(似乎是全中国都不能了),而且这个问题持续了近半年。直到现在。
blogger.com重新开放了,我的兴趣又发生了一点变化。我现在不再像当初那样只热衷于在这里放个计数器、那里安一个时钟,或者把google的广告放到我的blog里,我现在开始真的有兴趣做一个blogger(博客)了。有时间可以写一些东西,当我开始变老的时候,未来的我或许会在某个时候对我现在的生活感兴趣:我在做什么?喜欢看什么电影?听什么歌?看书吗?最喜欢哪个电视节目?哪个菜做得最拿手?感情生活滋润吗?爸爸妈妈好吗?工作还顺利吧?是不是又发了很多牢骚?有没有什么标新立异的想法?……
人生是一个短暂的过程,所以点点滴滴都值得珍惜。这就是本文以及下文的缘起。
>>后记
原来想想很容易的事情,当把它们变成文字的时候还真是费了半天劲。这让我想起了卢梭的那句话:现在让你忍受痛苦的事情必将带给你美好的回忆。阿门。
高兴得不得了!
google的blog终于回来了。从年初开始,这个blog就不能够访问了,甚至一度让我对中国政府都产生了怀疑……不管怎么样,超级blog终于回来了。
希望这次回来不会是昙花一现。谢天谢地。
我突然发现我很理想主义。三分钟前就盈利模式和同事争论(讨论)了半天,我才发现原来C的方向已经变了,或者我一开始就没有找对方向。
我坚持认为出发点对目的是有决定性影响的,就像读书,为求功名和为求真知而读书的结果一定不同。我绝对不反对盈利,但是反对仅以盈利为目的。我真的希望能为中国的企业做一些实事,事情做好了当然也是会有经济回报的,而且是可持续的回报。我担心如果仅是想着钱而做事,结果会走向不择手段。
“理想主义”的L走后,情况有些变化了。但是她的理想并没有随她而去。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