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8日星期日

Apocalypto

一直以来,提起Mel Gibson我首先想到的——也是唯一能想到的——就是Brave Heart,但是,从今天起,这个人的名字将会与另一部了不起的电影联系起来,那就是Apocalypto(启示)。

我判断好电影的标准很简单:首先故事要有意思,第二故事要讲得好,至于是哪个导演什么演员不论,有没有满城的大波波都没关系。Apocalypto是一部好电影。很久很久都没有看过这么好看的电影了,两个小时之中我连眼睛都不愿眨一下,在整个过程中我一直感到紧张和恐惧——一种发自内心的原始的恐惧。好电影正如电影宣传语所言when the end comes, not everybody is ready to go。

不像Brave Heart记述的是苏格兰人争取自由的波澜壮阔的史诗,Apocalypto看起来就像一件小事:一个勇敢的人奋力求生并拯救妻儿的故事,或者说,从更“宏观”的角度,一个“部落”被一个文明程度更高的“部落”消灭的过程中的一段小插曲。

这是一部男人的电影:他们是猎人,他们是父亲,他们是丈夫,他们是战士,他们是俘虏,他们是祭品,他们是尸体,他们是英雄,更重要的,他们是人。英勇的男主人公也是个人(顺便说一下,这位的长相酷似Ronaldinho),他拼命求生,逃脱之后并没有做出拯救族人的壮举,而是力保自己的妻儿,最后一起消失在丛林中。

据说这部电影播出后受到一些批评,指责它“诽谤”玛雅人——过分血腥和野蛮,不过,我倒认为电影表现得恰如其分,在那个时代和那种环境下的生活——或者说,生存——就应当是那样的。而且,克里特岛上也已经发现了那里可能曾存在人祭的证据,玛雅人又何必装清纯。

Gibson在整部电影所体现的思想和我对于人类和历史的看法是一样的:作为一种动物,人只有两个目标——生存和繁殖,而社会的作用只是为了满足这两个功能。在电影中,那个小部落平和幸福的生活正是基于这种简单,而玛雅人在庞大的金字塔和复杂残忍的祭祀后面则是太多的期望不安和恐惧。但事实是,后者取代了前者,直到他们再次被带着更多期望来的欧洲人所取代。

其实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于同一个事物的看法都是不同的,哪怕是一部电影,但我相信有一点会是相同的——就是Apocalypto是一部好电影。不信?那你就去看一看吧。

》links

2007年1月23日星期二

都结束了。

值不值当,人这一辈子就这样了,如果你不服,如果你有遗憾,如果你觉得不甘,下回请早吧。但是,我真的希望你离开的时候能笑一下,然后保持住。

一路走好,后会无期。

2007年1月22日星期一

星巴克 vs ???

星巴克是不是应该从故宫搬出去?这场纷争据说起源于央视某著名主播的个人blog,他以一个普通的星巴克的顾客的身份写道,星巴克在故宫——国家标志性建筑——内的存在“不是全球化,只是糟蹋中国文化”,星巴克应该立刻从故宫滚出去!(注:这并非该主播的原话,原话应当要彬彬有礼得多。)此言一出,星巴克这家门店立即成为整个国家舆论风暴的中心眼(之一),很多很多人似乎恨不得立即把它吹得无影无踪,越远越好。这个国家的网络世界喧嚣惯了,再闹一点本也不妨,不过现在似乎连故宫也真的开始考虑要不要把星巴克扫地出门了。这回玩笑开大了。

星巴克为什么应该从故宫搬出去?我对星巴克没什么情节,有生以来只进过两次星巴克,但是我并不介意它的存在。事实上,据我所知,故宫里的这家星巴克已经存在六年,店面也是前所未有的低调,不显山不露水,连个招牌都不敢正大光明地出来和人打招呼。由此看来,星巴克自称对当地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以及“为让这家店适应紫禁城的环境作了认真的努力”所言非虚。而且,另外有些事实可能一些网络人民骂人时太匆忙没顾得上看:在故宫里出现得最多的洋商标是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他们赞助了故宫内的指示牌;故宫里还有另一家咖啡馆——提供所谓的法国咖啡,不过疑似中国人所开;故宫内还有不计其数的小摊小贩——他们卖依云卖康师傅卖纪念章,也卖咖啡(啧,还是雀巢的。)。这样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偏偏星巴克应该搬出去呢?就因为他不是黄皮肤黑头发?如果真是想恢复故宫神圣纯洁的本来面貌,okay,请所有的商人们退场吧,包括星巴克,这样大家都没话说,不然,我很难不把这种行为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挂上钩。我可能说得过了,可主播大人也言重了。我不认为这一家星巴克会成为所谓的西方上流社会的中国笑柄,如果真有笑柄也是这件事情本身(而且,就算是洋人们的“笑柄”又如何!)。那天长盛在节目里对此事只说了一句话,但我认为一语中的,他说这其实就是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问题,如果是强势文化,自然就会宽容一些,如果是弱势文化,自卑感稍重,也就特别易怒,喜欢寸土必争,那小肚鸡肠一些也可以理解了。(注:此非原话,请领会精神。)

如果再往深里说,当初星巴克是怎么进来的呢?难道是趁着夜黑风高翻墙入户?你们当初容许在故宫里开商铺,放星巴克进来时是如何考虑的呢?这不是新问题,这就是我们做事的风格。至于所谓为什么法国的罗浮宫、英国的白金汉宫不会有星巴克的问题,借用一下闾丘露薇的话来说,“这是因为,在那里,根本没有铺位出租这一说。如果我们现在把在故宫的星巴克的存在,责任全部推在了星巴克的头上,我总觉得,这有点点不太公平。毕竟星巴克没有强行侵占这个地方,他们也是按照规定,付了租金,签署了合约的。”

所以,我不认为这个星巴克有必要因为这个原因滚蛋。

2007年1月18日星期四

$ 1.10

我说,成为一个blogger可以有很多理由,但没有一个和钱有关(参见关于)。我不太确定这种说法能不能站得住脚,尤其是当一个声称non-profit的blogger把Google发的小广告贴得满墙都是的时候……好吧,让我们坦诚一点,如果一不小心天上掉下钱来,我不介意他们砸到我的脑袋上。

运气太糟,我还真被砸了一下。今天无意中查看了一下AdSense的记录,发现现在帐户上居然有了 $ 1.10。gosh,我的第一个一美元,赚到了!

我不嫌它少,也不担心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我很高兴。高兴不是因为 $——事实上,这还只是个数字,并不是真正的财富——而是因为这是我的第一个一美元;还可能是因为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太漫长了——太难得到的东西终于到手时会让人有加倍的成就感,不管事实上他是否真的需要这个东西:从零开始,不记得什么时候有了第一个美分,之后大约一年的时间里都没有一个数字敢站到小数点前面来,今天,英雄终于出现了,看,小数点前面威风凛凛地站着一位自然数……虽然瘦了点;还有,躲在这个增长缓慢的数字后面的,是那些关注我的朋友以及那些路过的朋友,尤其是那些点了广告的朋友——你们的上帝之手哟!正如我最开始所说的,我不是黄蓉不是徐静蕾不是黄健翔,我不会写新闻不会写绯闻不会写¥◎#%(!※%,但是你们还是来看我(走错门的也算),我真的很感谢(尤其是那些点过广告的,再次强调一下哈)——更是佩服^$^

最后,没什么可说的了,恭喜发财!

我偏向哪种人际交往类型?

我偏向哪种人际交往类型呢?刚刚在psychologies(心理月刊)上做了一个测试。如果我真的像答案说的那样,那我就找到了为什么我如此不擅交际的部分原因,但是,我真的是这样吗?

测试结果:

理性型

你与人交往最大的特点就是充满理性,永远有道理,却缺乏感情。你善于分析事物和细节,满口理论和道理,却让人感觉像电脑一样冷冰冰的缺乏感情。在人际交往中,你具有一定的责任感,但却忽视他人的感受,也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感受。常常给人严格、沉闷的印象,有时在人际交往中显得较退缩和自我,不够热情主动。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和热情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第一步。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有时候一句温情的话语或一个真诚的动作,会比千万句冷冰冰的道理更能打动和说服他人,帮助你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关系。建议你改“没有人情味”为“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这样会让你在人际关系中扬长避短,既发挥你的理性之智,又体现你的感性之情,成为一个受更多人欢迎的人。

感兴趣的话,不妨一试。你偏向哪种人际交往类型?

2007年1月10日星期三

iPhone

我已经兴奋得快说不出话来了,这就是我们期待的MacWorld!看看市场的反应吧,一夜之间Apple的股票价格飚升了8.3%达到了92.57美元。我来告诉你是什么让人们疯狂。

我没能赶上直播,不过Engadget的现场报道非常酷。瞧,Jobs给2007年和未来带来了什么——Apple TV,以及,具有触控功能的宽屏幕 iPod+“突破性的网络通讯装置”+全新触控操作+万众期待的水果手机——iPhone!没错,iPhone!太不可思议了,超乎所有人的想像,这一年没有白等。Jobs说的没错,“今天苹果彻底地重新发明了电话”。

  • multi-touch全触控操作模式,机身只有一个按键home
  • 移动Mac OS X操作系统
  • 移动Safari,你可以浏览完整的HTML的网页,不是WAP!
  • 与iTunes同步
  • 厚度仅11.6mm
  • 内建2m像素摄像头
  • 3.5'' 宽屏幕,160ppi高解析度
  • 三个先进的感应器——一个临感应器,iPhone 靠上耳朵时,触控式屏幕就会自动关闭,屏幕也会随之关上 ;周围的光源感应器能自动调整光源,保存电源。;最后是自动感应,让屏幕自动朝上
  • 音乐+电影+电子书+电视节目
  • 4GB/8GB
  • WIFI+Bluetooth 2.0
  • Widgets支持
  • 支持HTML邮件以及,天哪,Google Maps
  • 200+专利技术
  • and even more

天哪!还有什么更好的吗?现在开始只有一件事可以做了,那就是攒银子……

coverflow

Yahoo! email -- rich HTML email

NYT home page -- full featured web browsing

widget -- dashboard

Google Maps

2007年1月9日星期二

如此平静

我最近看过了好些老伙计们的blog:qj 的已经布满灰尘;tk 的一如既往的充满魔幻,或者说“诡”,我真的非常欣赏(如果我有资格用这个词的话)此女的才华和勇敢,而且发现其实我们的想法有很多交集;wx 的里面是忙忙碌碌色彩斑斓和五味的人生,几乎可以触碰到她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很高兴她在从事令自己快乐的工作。

一不小心又扯远了,其实我想说的是 jj 的,辗转地知道了她的blog,今天慢慢地看了一遍,看她的文字竟让我内心渐渐地感到平静。(一直以来,自以为是一个心态很好的人,但是,经历了一些小波折之后,现在的我其实心里很复杂,江海翻波浪,所以此刻的平静让我感觉格外真切。)她的文字就像她本人,平静,但并非没有份量。(这是我的看法,她不一定赞同。)在我能看到的绝大多数情况下,她都像大海风平浪静时候的样子,偶尔也能看到路过的飞鸟与鱼,但你都不知道下面是什么在涌动。她读过很多书——在我身边的活生生的人中,jj 是唯一一个能让我服的人,她的英语和文才远胜于我——又经历了那么多事,起起伏伏,可能正因为如此,再加上她的性格,她才能将一切转化为简单。

管它到底是风动还是帆动,感谢 jj 带给我此刻的平静。


》P.S.

也许没有关系,想到了力宏的一首歌——一首简单的歌

2007年1月7日星期日

绿色服务

今天帮M去邮局取包裹,邮局的同志在核对包裹单时发现上面写的收件人的名字与身份证上的名字不符——最后一个字上少了个草字头,于是拒绝交付。如果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就会理解我当时的心情。我当时给他们解释了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一直把他们的值班局长都找来,最后,还是以我的失败而告终。

我的解释和解决方案:
  • 笔误;
  • 包裹单上有寄件人的姓名和电话,可以打电话给寄件人确认;
  • 包裹单上有收件人的姓名和电话,也可以打电话给收件人确认;
  • 我可以提供担保,并留下我的详细联系方式,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找我。
邮局同志的结论:
  • 申辩无效;
  • 根据规定,只能接受与身份证上姓名相同的包裹单的申请(他们并没有向我出示这个书面的规定);
  • 若上条不符,只能由居委会或者收件人所在单位提供带大红公章的担保,或者说书面证明;
  • 或者由寄件人书面申请更改收件人姓名。

邮局的同志的态度倒是从始至终都不错,我也理解他们的做法也是为了收件人利益,但是,他们更多出于规避风险而不是为顾客提供便利的问题处理方式让我很不愉快。为什么在存在很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却因为所谓的规定而不采用——规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邮局不愿意承担风险的时候为什么相信那些单位和居委会愿意承担这个风险?如果一个人没有单位或者居委会不认识这个人的时候怎么办?而且单位和居委会又凭什么有资格证明这两个名字是同一个人?难道不应该是寄件人更清楚收件人是谁吗?为什么邮局就那么迷信那个大红公章哪怕是个根本不相干的机构盖的而且还如此依赖?……

我真的希望这只是一个个案。

2007年1月5日星期五

MWSF 2007

MacWorld San Francisco 2007 is coming soon. It's said that Jobs has prepared a two-hour presentation on 9 Jan (Beijing time). Compared with his usual one-and-a-half-hour speech, we have reasons to believe that he will rock us up with some all-new and desirous things, maybe even more that we could expect. iPhone (iMobile)? video iPod? Leopard?... Rumours have already flooded the world. Look, "the first 30 years were just the beginning", it must be very exciting. Okay, let's wait and see.

2007年1月3日星期三

李银河的老鼠

知道李银河(bio)是因为王小波,但她从80年代开始对性、同性恋、虐恋等性学问题的开创性(?)的研究对中国社会和知识分子的影响并不亚于她的爱人。在我看来她是一个勇敢思想启蒙者,勇敢之处在于她能把明显“反社会”的思想说出来(或者说这正是她的使命);另一方面,她和王小波一样,似乎并不属于他们所在的时代。

一方面人民承认李对于中国性学甚至社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人民对李的口诛笔伐也生生不息。在网络的年代,李的思想和言论就像过街老鼠,尤其当今中国的网络社会正充满着无处发泄的怨气,无数的人游荡在网络上,逮着谁就骂谁,无论他们是否真的明白他们的“敌人”的立场。当然,网骂也是双刃剑,群起而攻也可以使人一夜成名,但这不是我想讨论的。我今天忽然想起李银河是因为碰巧在新浪上看到了关于李的一篇短文——李银河呼吁国人宽容对待换妻一夜情行为。之前对于李的同性恋和换妻的言论在网上一直骂声不断,今次她的文章相当于(再次?)声明。我不知道之前李和人民结下的是什么梁子,但她的这篇文章说的句句在理,我们为什么不能容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呢?

据我所知,科学并没有证明同性恋是一种病,倒是发现了同性恋有天生的可能,另外动物世界里同性恋也是存在的。只不过因为这种现象与多数人声称的“人性原则”不同,所以就该被歧视甚至鄙视吗?就像你们对待侏儒和痴呆者那样,甚至更甚?!Oops!千万别拿道德来说事,道德原来还说男女授受不清呢。再说,你随地吐痰、乱闯红灯甚至见死不救的时候,道德在哪里?最关键的,李所言只是呼吁对待这些不同性取向和性爱好者以宽容,并没有鼓励你去这样做(咳咳,有时侯,有些事,没人鼓励你就不会去做了么?⋯⋯嘘)。我也很赞同李的另一个观点,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不要老是从“道德”的角度,而是应该从卫生的角度。这是正途。

李只是放出了这样的小老鼠就已经人人喊打,可见中国的社会(至少对于人类最本能的性问题)还缺乏足够理性和宽容。李银河的路看起来还很长。